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与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非常相似,生物净化气态污染物(VOC、硫 化氢、氨气)过程同样是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将废气中的污染物转化为二氧化碳、水和细胞物质等,但其与废水生物处理的重大区别在于:气态污染物首先要经历由气相转移到液相或固相表面液膜中的传质过程,然后才能在液相或固相表面被微生物吸收降解。气态污染物降解的微生物分为自养菌和异养菌两类。自养菌可在无有机碳和氮的条件下靠硫 化氢、硫和铁离子及氨的氧化获得能量,其生存所必需的碳由二氧化碳通过卡尔文循环提供。自养菌适于进行无机物转化,但由于新陈代谢活动较慢,其生物负荷不可能很大。如在浓度不太高的脱臭场合可通过硝化、反硝化及硫酸菌等来转化氨。而异养菌则是通过有机物的氧化来获得营养物和能量,适合进行有机物的转化,在适当的营养条件、温度、酸碱度和有氧的条件下,此类微生物能较快地完成污染物降解。按照生物反应装置将 生物法废气处理设备分为3类:生物洗涤法、生物过滤法和生物滴滤法。
生物法废气处理技术适用范围:以微生物可分解物质为主,污染物为微生物的食物来源,可以生物处理的污染物包括:碳氢氧组成的各类有机物、简单有机硫化物、有机氮化物、硫化氢及氨气等无机类。要求小气量、低浓度、排气连续、废气处理容气大,虽处理过程比较环保,但运维复杂,具体如下:
(1)适用性:
目前,生物法仅限用于处理低浓度VOCs,不适合用于源源不断地排放VOCs的实际工况治理,如何将这些技术和方法用于高浓度VOCs的治理有待于研究。此外,生物需要在一定的pH缓冲液、适宜的温度及一些盐分如NH4NO3、K2HPO3等营养元素才能生长。一旦改变pH、温度或者盐分,可能会导致微生物失水死亡。
(2)堵塞问题:
生物法所用填料的比表面积、孔隙率等直接影响反应器的生物量以及整个填充床的压降及填充床是否易堵塞间题,污染物完成从气相到液、固相传质过程,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是工业废气处理工艺可行性的决定因素。
(3)气液混合:
影响污染物去除率的关键过程是将污染物从气相转移到液相中,目前的大部分研究是对于易溶物和易降解污染物进行处理,在实际应用中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开发出适合于难降解和疏水性污染物处理工艺就显得尤为困难。
(4)操作问题:
难实现自动控制,以提高对各运行参数的控制能力,维护费用高和发生故障的次数多。